鸡西代写合同协议总结等文书 国家电投秭归云台荒风电场项目
(2)本项目相关产品下游市场空间较大
本项目建设主要用于陶瓷电容器和环行器及隔离器的产能扩张。其中,陶瓷电容器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武器装备、通信设备、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众多领域的基本元件,其占整个电容器市场规模的比例超过50%,远高于其他类别的电容器,市场空间较大;环行器及隔离器广泛应用于基站天线和射频前端,每一代通信技术的革新都将为环行器及隔离器带来大量新增市场需求,5G基站的建设数量是4G基站的1.2-1.5倍,此外,5G基站的天线通道数将由原来的2-8通道增加至64通道,从而大幅增加环行器及隔离器的市场需求。因此,本项目相关产品的下游市场空间较大,有利于新增产能的消化,提高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3)公司客户认可度较高,营销网络布局完善
一方面,由于公司研发能力突出、产品设计先进且质量稳定,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曾获得多个大型客户授予的“优秀供应商”奖项,并与下游客户长期合作,形成了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客户群体稳定。另一方面,公司根据产品的特征和用户的需求等因素,建立较完善的销售网络系统,现已基本实现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推动营销网络的深入布局,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有机结合,为公司新增产能的消化提供有力支持。
济南代写生物可降解塑料(PBAT)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响应环保政策,治理白色污染
生物降解是指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生物降解是主要的可降解塑料品种,通常所称的可降解塑料即生物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断裂伸长率、耐热性能及抗冲性能,可进行注塑、挤塑、吹塑等多种形式加工,可通过光、生物等途径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完成碳循环,环保性能显著,特别适合应用于包装膜、垃圾袋、农用地膜,是解决白色污染的理想替代品。实施本项目系响应国家环保政策,具有推动可降解材料发展,助力白色污染治理的意义。
(2)布局可降解塑料业务,把握产业发展新机遇
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9年全球生物降解塑料产能合计约为107.7万吨。全球范围内禁塑令的实施将推动全球可降解塑料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可降解塑料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据市场公开信息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可降解塑料主要品种PLA、PBAT的总产能约为8万吨、22万吨,供应明显短缺,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可降解塑料产能建设和产品市场投放速度将决定未来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高低,尽早布局产业和扩大产能有助于企业抓住可降解塑料需求爆发的市场机遇。随着产能持续投放推动的政策不断加码,可降解塑料业务会形成良性循环,确保中长期的持续成长性。目前国内多家高分子材料上市公司已对可降解塑料业务进行布局或加大投入。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公司把握产业发展机遇,丰富产品结构,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禁塑令催生可降解塑料需求,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据PEMRG统计,2018年全球塑料需求量为3.59亿吨,其中塑料袋、餐盒、地膜、快递包装等包装塑料的需求量达到1.44亿吨。1包装塑料单体用量低,容易污染,难以高效分离,可降解塑料的替代性极强。可降解塑料已在欧美国家推广发展多年,市场需求主要靠政策驱动,每一次禁塑令的推出都会带来可降解塑料需求的增加。
我国是全球塑料生产和使用大国,据智研咨询研报显示,2019年我国塑料制品总产量8,184.17万吨,需求量6,805.38万吨。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统计,我国每天使用塑料袋约30亿个,截至2019年塑料袋年使用量超过400万吨。2020年1月我国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后,各省市相继出台禁塑政策,可降解塑料市场空间被完全打开,短期内我国可降解塑料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长期而言可降解塑料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产品还将释放出庞大的市场能量。市场行研机构依据各省市禁塑政策执行时间表和执行力度,以及海外可降解塑料发展历程,预测到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将到238万吨,市场规模达477亿元;到2030年预计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428万吨,市场规模可达855亿元。
(2)公司已对可降解塑料业务进行前期准备和技术储备
直接酯化法是PBAT等主流可降解材料的基本工艺流程。公司拥有酯化合成技术研发平台,酯化技术已较为成熟,相关酯化反应采用了公司多年研发的工艺包、催化剂体系,具备独有的低成本优势。公司通过聚合物共混改性,开发出PLA/PBAT合金性能可调生物可降解材料及淀粉填充完全生物可降解材料,例如可应用于农用地膜、购物袋、包装膜、手提袋的生物可降解膜用材料;后续开发4个子技术模块包括耐热生物降解材料,高降解速度材料,高阻隔生物降解材料和生物降解熔喷料。公司已经形成可降解塑料产品矩阵,改性可降解系列材料已取得欧盟TUV生物降解认证,部分下游客户制品已取得欧盟、日本、美国等多种认证,并小批量出口,实现产业化。公司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已就建设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项目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工程服务合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我国纺织行业从事综合性科研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中央企业,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可降解聚酯工程技术和关键装备研发的科研院所,在生物降解塑料和新型纤维研发、设计、制造、标准、检测与认证等方面具有优质资源。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将结合公司需求和已有技术积累,针对公司生物可降解树脂产品,组织技术团队开展系列化新产品开发及其在工程塑料、膜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为公司在此领域的产品升级、产业链延伸及市场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4、项目经济效益
本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4.58%,税后投资回收期5.18年,项目经济效益前景良好。
福州某公司代写数字化车间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二、本项目实施的背景
(一)智能制造产业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同步推进,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要求装备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二)我国制造强国战略要求加快智能制造业发展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纲领,该文件明确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三)5G应用的推进有利于提升制造信息化及数字化
公司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所鼓励的智能加工装备领域,公司生产的主要产品可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和无人化的生产及物流仓储,是人机智能交互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智能物流管理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集中应用。随着5G应用的逐步推进,工业互联网及工厂信息化将取得极大的发展,公司将充分把握历史机遇,提升公司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及数字化水平,提高公司业务规模,强化核心竞争力。
三、本项目的基本情况
1、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拟利用公司现有厂区、车间,建设具备年产100座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的生产基地,升级公司生产设备智能化程度、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建设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的数字化生产车间,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业务需要及行业升级转型的需求。本项目总投资额为40,574.00万元,其中本次资金拟投入35,000.00万元。项目建设期2年,建设地点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丰源路59号。项目实施主体为东杰智能。
2、项目必要性分析
(1)国家发展政策支持,行业发展迎来历史机遇
为了加快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我国出台多项有利政策,大力支持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以智能制造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21年4月14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本项目是对国家产业政策的把握,项目的实施具有必要性。
(2)顺应制造业发展趋势,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国家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土地、人工等成本不断上升,采用薄利多销策略难以持续获得利润,机械自动化、物流自动化作为降本增效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战略地位将得到凸显。适龄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加、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要求提高、生产方式向精益化转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数字化转型成为我国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本项目有利于提高公司智能装备生产的数字化水平和生产效率,顺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