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代写社会稳定评估报告 东部新城核心区浙江创新中心二期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大输液产品方面持续开展产业升级、构建国际化标准制造体系,对公司保持核心产品优势地位,以及提升国际、国内竞争力意义重大
大输液领域,人持续实施全面的产业创新升级,在具备高端制造和新型材料双重竞争力的同时,占据了产品技术创新和质量标杆的战略高地。从湖南科伦本部基地及产线的前期投建时间看,现有塑瓶、软袋车间建成较早,大部分设备即将折旧完毕,存在产线更新、产能替代需求。在产线更新的同时,开展国际标准建设将极大助力公司国际业务的开拓、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从包材结构上看,现阶段国内玻璃瓶占比已低于10%,塑瓶占据近50%市场份额但逐年减少,软袋以及以软袋为基础的各类新型包材(双室袋等)市场占比约为40%,且发展迅速。总的来看,虽然塑瓶份额呈递减趋势,但整体上仍然占绝大部分份额,软袋对塑瓶的替代仍有一个固定的周期。合理布局可立袋、塑瓶产品配比对公司满足市场需求较为科学。
(2)小容量注射液塑料水针市场需求旺盛、公司产能吃紧,且前期产线智能化程度不高,产线扩能和升级对公司响应市场需求、降本增效意义重大
近年来,随着行业及公司加大小容量注射液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全行业及公司产品中,高毛利、高附加值的营养型和治疗型产品占比均逐步提升,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前期小容量注射液塑料水针产能利用逐渐饱和,储备充裕产能是公司满足市场需求、做强主业的必要手段。本项目产品中:湖南基地现有塑料水针产品中葡萄糖注射液为营养药物,碳酸氢钠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分别为治疗酸中毒、局麻和抗心律失常、抗惊厥等治疗类药物。均为相对高端的注射液产品品类。另有进入申报阶段的局麻药和电解质药物,近期立项的高血压调节药、抗病毒药物等近10余个高端塑料水针品种于近年逐渐上市。同时,从包材结构上看,塑料安瓿瓶对传统玻璃安瓿瓶存在巨大的替代空间。经相关检测发现:开启安瓿瓶后,塑料安瓿和玻璃安瓿中3μm、5μm和10μm微粒,塑料安瓿显著少于玻璃安瓿。塑料安瓿还有以下特点:旋转开瓶、操作方便、断口不锐利、不会划伤护理人员;标识采用彩色印刷标签、清晰易辨、防止给药错误;材料结实、防撞击、便于运输和携带。塑料安瓿作为改良方案出现之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将水针产品临床用药安全性与便利性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中国,采用新型、安全的塑料安瓿成为发展方向与行业共识。从工艺优化革新方面,公司前期小容量注射液产线的智能化程度相对不高,项目新增产线还将实现塑料水针生产工序在短距离内完成从配液到制瓶灌装、灭菌、封口、包装的全自动化,极大提升公司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3、项目产品方案、市场前景
(1)产品方案
项目产品方案主要涉及大输液可立袋和塑瓶两个大类多个品种,以及小容量注射液塑料水针5-8个品种。
(2)市场前景
①大输液可立袋产品市场需求稳健,塑瓶产品仍有一定替换周期,项目产品整体市场前景可预见性强现阶段,国内大输液行业发展进入整合阶段,行业增量来自于产品结构、包材和质量标准等的升级。非PVC软袋输液是继玻瓶、塑瓶之后的第三代输液包装容器,可以实现全密闭式输液,完全避免了二次污染,安全性最好,是欧美主流输液包装形式。直立式聚丙烯输液袋输液(可立袋)是公司自主研发的第四代输液包装容器,采用全密闭式输液方式,综合了玻璃瓶、聚丙烯塑瓶、非PVC软袋全部优点,克服了它们的缺点,具有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代表着未来输液包装的发展方向。同时,顺应大输液软塑化进程,头部企业玻瓶产能稳定下降。若中长期国内目前占比50%的塑瓶中30%转化成密闭输液产品,存量大输液结构升级将带来超过100亿元升级市场。整体上,本项目可立袋产品市场需求庞大,塑瓶产品仍有一定替换周期,项目整体市场前景可预见性强。
(2)塑料水针对玻璃水针替代率不足10%,替代空间巨大,营养型和治疗型市场需求旺盛,项目产品前景明朗
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PDB数据库显示:中国水针产品的产量高达近300亿支/年,雄踞注射剂品类之首。一方面,与大输液发展情况相似,随着行业的深入发展和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全行业及公司产品中,高毛利、高附加值的营养型和治疗型水针产品占比均逐步提升,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水针主要包装形式仍为玻璃安瓿,占比90%以上。玻璃安瓿本身密封性很好,有防潮、透明、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缺点是较重、易碎,由于折断玻璃曲颈时会产生大量玻璃微粒,导致药液被不溶性微粒污染,给患者用药安全带来隐患。同时手折玻璃安瓿易造成护士意外伤害。在中国,采用新型、安全的塑料安瓿成为发展方向与行业共识。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塑料安瓿瓶销量为6.21亿瓶,塑料水针替代率不足10%,存在巨大替代空间。
本项目所需要的智能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均已经过大量服装企业智能化改造案例的验证,技术解决方案较为成熟。社交网络工具、大数据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零售及服装领域。同时,公司将充分借鉴行业先进经验,保障本项目的高质量运行。
(4)多年智能制造运用和成熟的大数据技术为项目实施提供保障
经过多年的智能制造实践,公司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生产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新技术研究上都有相当重要的积累和沉淀,而且大数据、智能化技术的成功应用和成熟的解决方案是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自主保障程度较低,高端特钢国产化迫在眉睫
高温/耐蚀合金、高强钢/超高强钢、高端工模具钢、特种不锈钢即“三高一3特”产品因其具有高强度、耐热性和耐用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和汽车制造等高、精、尖领域。由于我国特钢企业对高端特殊钢材料的研发制造起步较晚,高端材料创新能力较弱,故导致我国国产钢材在其下游高端应用领域的自主保障程度较低。特钢材料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材料和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的重要材料,积极提升对特钢材料的自主研发力度并加快其国产化进程将愈发关键,这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总体水平和提高中国制造化解外部掣肘因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先后出台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规划(2016-2020年)》《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等一系列文件中都提到大力支持高端特钢研发、制造的产业政策,以缩小国产“三高一特”产品与国际领先企业在质量、技术、稳定性和成材率等方面的差距,推动特钢企业加快高端特钢自主研发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有效解决制约生产及技术开发的卡脖子问题,提高高端特钢自给率。
(二)积极发展优质产能,焦化行业亟需转型升级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印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低于5.5米的焦化项目为限制类项目。2019年11月,我国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工信部等部委及地方政府联合印发的《长三角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积极落实焦化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炉龄较长、炉况较差的炭化室高度4.3米焦炉压减工作”。另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继续使用4.3米捣固焦炉会对企业的环保评级产生不利影响。为满足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积极响应国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焦化企业亟需升级焦炉设备及配套环保设施、积极发展优质产能,从而有效减少废弃物排放、持续提升环境效益和节能效益。另外,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印发的《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25年焦化废水产生量减少30%,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产生量分别减少20%;优化固体废弃物处理工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源率提高10%以上”。上述发展目标的积极推动与实现也对焦化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